容積率?建蔽率?怎麼計算

by 彼得老潘

相信很多消費者看到一堆數學公式與數字就想睡覺,其實老潘也是,這邊就白話帶過「建蔽率」與「容積率」計算方式,其實老潘覺得就算你不懂怎麼算也不會影響你買房子!就當做增加房產知識。

建蔽率

  • 計算公式: 建物投影面積 / 基地面積 x 100%

  •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1條建蔽率是指建築面積占基地面積之比率,又稱建築密度或建築覆蓋率,簡單來說就是建築物的水平面積佔建築基地總額的多少,屬於平面管制。

  • 比率越低,代表公共空間保留得多;比率越高,表示建商可以蓋的建物佔基地面積越多。

    而住宅的建蔽率通常不會超過60%。建蔽率的成立目的是為了使都市保留一定的戶外空間,避免建築太過稠密,此概念與綠地的設立類似,都是為了保持良好的都市景觀與生活環境。

  • 因建蔽率而產生的空地稱做”法定空地”,舉例來說,200坪的建築基地,建築物佔有100坪,而另外100坪就會變成法定空地。我們熟悉的防火巷也就是法定空地,它通常無法單獨拋棄、移轉,也非單一層樓的住戶單獨使用而是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共有。

容積率

  • 計算公式: 建築物樓地板面積總和 / 基地面積 x 100%

  •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161條,簡單來說就是建坪(建築物總建坪)與地坪(土地總地坪)之比,屬於立體管制。

  • 這跟建築物的高度有關,此比率越高可以蓋的樓層就越高,街道兩側會相對有壓迫感;容積率低的話樓層就少,各層樓採光較好,避免一線天。

  • 舉例來說:你的建築基地是50坪,你的建築物的總樓地板面積為300坪,那麼你的容積率就是600%,而這個300坪能有好幾種不同的規畫方式。像是每樓50坪的話,可以蓋6樓,每樓60坪,則可以蓋5樓(這也要搭配建蔽率來看)。

  • 要注意的是容積率要與建蔽率要一起考量,兩者皆不能超過規定,這也就是為什麼總樓層較高的住宅,外面都會有大的腹地。容積率的規定是為了有效控制都市建築與人口分布的問題,亦有穩定房價,擴展都市精華區的作用。

政府規範

為何政府要規定建蔽率與容積率,有以下幾點:

  • 「建蔽率」實施目的有四點:

    (1) 防止基地面積過度稠密使用:
          非建築面積可做為花園、水池、道路退縮或者戶外設施
    (2) 減少空間壓迫感:
          適當保持建築物間距離
    (3) 提升棟距間的距離:
          讓室內有適當的採光、通風且保持隱私
    (4) 控制建物的高度:
          配合高度限制及容積率避免天際線消失

  • 「容積率」實施目的有四點:

    (1) 有效控制都市建物密度:
          配合都市發展計畫避免人口過度集中問題
    (2) 塑造良好都市景觀:
          使建物設計較具彈性且多樣化
    (3) 使建地供給量趨於穩定:
          現制每筆土地上的總樓層面積,避免把房屋全部蓋在精華區上

    (4) 避免嚴重的空間壓迫感:
          若不限制容機率,建商為了賺錢就會拼命蓋更高的樓層,增加壓迫感與減少日照

獎勵容積

所謂的獎勵容積是政府用容積率來鼓勵民間參與建設,依照「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」條文內容(內容可以點連結去詳看,這邊就不贅述)

容積獎勵種類
● 開放空間型
● 都市更新型
● 聯合開發型
● 都市計畫型

中央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項目:

獎勵容積
獎勵容積
中央都更獎勵容積項目-1
中央都更獎勵容積項目-1
中央都更獎勵容積項目-2
中央都更獎勵容積項目-1

You may also like

發表迴響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