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大綱
previous post
相信很多消費者看到一堆數學公式與數字就想睡覺,其實老潘也是,這邊就白話帶過「建蔽率」與「容積率」計算方式,其實老潘覺得就算你不懂怎麼算也不會影響你買房子!就當做增加房產知識。
計算公式: 建物投影面積 / 基地面積 x 100%
根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1條建蔽率是指建築面積占基地面積之比率,又稱建築密度或建築覆蓋率,簡單來說就是建築物的水平面積佔建築基地總額的多少,屬於平面管制。
而住宅的建蔽率通常不會超過60%。建蔽率的成立目的是為了使都市保留一定的戶外空間,避免建築太過稠密,此概念與綠地的設立類似,都是為了保持良好的都市景觀與生活環境。
計算公式: 建築物樓地板面積總和 / 基地面積 x 100%
根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161條,簡單來說就是建坪(建築物總建坪)與地坪(土地總地坪)之比,屬於立體管制。
這跟建築物的高度有關,此比率越高可以蓋的樓層就越高,街道兩側會相對有壓迫感;容積率低的話樓層就少,各層樓採光較好,避免一線天。
舉例來說:你的建築基地是50坪,你的建築物的總樓地板面積為300坪,那麼你的容積率就是600%,而這個300坪能有好幾種不同的規畫方式。像是每樓50坪的話,可以蓋6樓,每樓60坪,則可以蓋5樓(這也要搭配建蔽率來看)。
為何政府要規定建蔽率與容積率,有以下幾點:
「建蔽率」實施目的有四點:
(1) 防止基地面積過度稠密使用:
非建築面積可做為花園、水池、道路退縮或者戶外設施
(2) 減少空間壓迫感:
適當保持建築物間距離
(3) 提升棟距間的距離:
讓室內有適當的採光、通風且保持隱私
(4) 控制建物的高度:
配合高度限制及容積率避免天際線消失
「容積率」實施目的有四點:
(1) 有效控制都市建物密度:(4) 避免嚴重的空間壓迫感:
若不限制容機率,建商為了賺錢就會拼命蓋更高的樓層,增加壓迫感與減少日照
所謂的獎勵容積是政府用容積率來鼓勵民間參與建設,依照「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」條文內容(內容可以點連結去詳看,這邊就不贅述)
容積獎勵種類:
● 開放空間型
● 都市更新型
● 聯合開發型
● 都市計畫型
中央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項目: